在线观看《我的中国故事》梅卓琳教授

更多活动信息,请点击这里

西悉尼大学澳华艺术文化研究院(IAC)的品牌访谈活动《我的中国故事》,通过邀请澳洲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分享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生活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多面的中国。该活动在2022年一推出,就受到观众的极大关注。2023年伊始,研究院推出新年首期访谈活动,主讲人是在过去50年间澳中外交、文化贸易领域的长河里留下不可磨灭足迹的梅卓琳教授(Professor Jocelyn Chey)。

梅卓琳教授出生于英格兰,1952年随父母移民到澳大利亚。她的中学时光是在悉尼北岸女子中学度过的,那时学校里没有一个亚裔学生。中学毕业后她进入悉尼大学就读,成为二战后澳大利亚大学首批中文专业的学生。1960年她获奖学金前往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完成两年的硕士学习后,她短暂返回悉尼后又回到香港,于1963至1966年在英国地区信息办公室担任研究员。在香港期间,她与来自中国北方的齐梦麟先生坠入爱河,并于1964年在香港结婚。之后梅教授回到悉尼,并于1969年获得悉尼大学的博士学位。澳中建交后,梅教授被任命澳驻华使馆首任文化参赞,1975年她携全家前往北京赴任。梅教授后来还担任了澳中理事会首任执行主任、澳驻华高级商务公使、国际羊毛局中国办事处主任。1992年至1995年,梅教授担任了澳驻香港总领事。2017年,已经退休的梅教授受聘成为IAC的建院院长。梅教授不仅是位出色的外交官,深谙中国文化、历史、教育和商务,她还对中国幽默有着深入的研究,她参与攥写并编辑了两本关于中国幽默的书籍:《Humour in Chinese Life and Letters》 以及 《Humour in Chinese Life and Culture》。

身为传教士的外祖父给幼时的梅教授讲述了很多异域故事,让她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她随父母坐船从英国来到澳洲,一路在亚丁、孟买和科伦坡等港口的停留,使她对异国文化着迷,这就是她最初选择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

很多人都好奇梅教授为什么姓“齐”(Chey),梅教授讲述了她和先生齐梦麟的“铁路姻缘”。那时,梅教授每天需要乘坐火车去香港市区,每次她都能在车厢里看到齐先生,但除了礼貌性的微笑,他们未曾有过交流,直到有一天,一位到香港探望梅教授的朋友热情地向齐先生用英文打招呼后,望着一脸惊讶的齐先生,那位朋友邀请梅教授帮忙翻译,两人这才开始了初次聊天,他们的“铁路姻缘”也就此开始。梅教授与齐先生于1964年在香港注册结婚。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梅教授出任澳驻香港总领事时引起了媒体的兴趣。梅教授接受了香港《明报》的采访,记者在报纸上登载了他们在领事官邸居住的照片,可这也引来了盗贼的注意。这座靠山望海的领事官邸在梅教授和家人居住期间三次被盗,其中一次齐先生误以为身后门窗摩擦的声响是维修人员,随口问了声“是谁”,被盗贼当面喊“打劫”。梅教授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她和家人在北京和香港居住期间的轶事,引来了观众的阵阵笑声,也让观众们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嘉宾对话环节,澳华艺术文化研究院院长韩静教授和梅卓琳教授谈到了1975年在中国举办的澳洲风景画巡回展,探讨了在当时众多限制条件下,如何开展文化外交。梅教授谈到了文化外交中的挑战,她认为验证一次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与否在于这场活动后是否有更多的交流项目,1975年的展览后,澳洲画家西德尼·诺兰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中国艺术家关伟和祖天丽也从这次展览中第一次对澳洲有了视觉印象。此外,韩静教授和梅卓琳教授还探讨了中国幽默和AI技术对文化外交的影响等话题。